当前位置:
“红色邻里”绽放幸福花 福建莆田城厢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时间:2021-04-22 15:33:32

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探索“红色邻里”党建新模式,以小区党支部为支点,发挥党员的杠杆作用,构建“红色邻里”社区自治管理的新格局。据了解,城厢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建为引领,整合资源,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群众满意的“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发展协调配合、互促共进,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神经末稍。

一心多点 绘就共驻共建“同心圆”

龙桥社区邻里中心开展儿童绘画公益课堂。图片来源:湄洲日报

4月16日,在凤凰山街道筱塘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暖心家园、网格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家政服务站、老兵驿站等功能室应有尽有。除了常态化活动之外,该中心根据节日节点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居民生活多样化需求。

“去年以来,城厢区将基础条件好、居民相对集中的龙桥街道龙桥社区等6个社区列入全市首批‘党建+’邻里中心试点,以党建引领文化建设,实现便民利民,打造共建‘同心圆’。”城厢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林祖宪介绍,以其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实现社区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努力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结合各社区实际,挖掘“X”特色服务,下黄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注重弘扬优秀文化传承教育,开展体育教学,引导全民健身,打造人文社区典范。

以党建为引领,以15分钟生活圈为半径,有效整合驻区单位、社区公共资源和内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居民。该区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在城市基层党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先后成立了3个街道“大工委”、21个社区“大党委”、212小区党支部,将辖区内的128家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两新”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纳入社区党建的范围,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发挥自身优势互帮互促。

有了资源,还需要下沉力量。该区建立“1+1+3”结对帮扶机制,联合区工会、妇联、卫健等部门开展公益活动。建立龙桥街道北磨社区、凤凰山街道南门社区等15个基层一线党代表工作室,常态化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收集居民利益诉求,帮助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区行政服务中心下放427项便民事项,居民不出社区便可办理日常工作生活事项。同时,探索市、区执法管理力量进驻社区邻里中心制度,采取“1+1”模式,即区(市)直部门下沉1人,街道再配备1人,有效解决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如筱塘社区整合优化综治中心、城管中心等现有资源平台,实现社区内就近违章处理。

红色小区 奏响和谐邻里“主旋律”

九龙小区将红色元素融入小区建设之中。图片来源:湄洲日报

走进肖厝佳园小区,随处可见大红色的党建雕塑、宣传栏、标语等,在每栋楼的电梯口都贴着一张“特殊”的宣传单,记录该单元的党员房号、姓名以及二维码,居民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与党员联系,寻求解决问题。小区还设置党员快乐阅读读书角、茶话厅,组建广场舞队,引导居民走出家门阅读交流健身,改变小区“陌生人”的现状。

肖厝佳园小区2019年8月组建小区党支部,投入35万元建设小区党建园,丰富党员活动学习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万辉社区党支部成立于2008年10月,该小区改善旧阵地,打造一批“微空间”。小区在入口处建设2层共150平方米的社区党支部党建阵地,还建设党群服务中心、邻里调解室、党报党刊阅览室、党员书画室、红色书吧等,完善小区“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和“家长学校”等阵地建设,增强小区居民凝聚力。

把支部建在小区上,让党旗飘扬在基层一线。城厢区建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及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实现“1+1+1>3”的工作成效,共同治理社区。该区推行小区党支部成员与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确保业委会、物业公司在小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主动接受业主及居民群众的监督。目前,先后从业委会、物业企业优秀人才中发展27名党员,另有12名表现突出纳入社区“两委”班子进行跟班培养。

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关系着辖区的和谐安宁。因此,城厢区打造“红色调解队”,成立由小区党支部、物业、业委会牵头的小区党员调解志愿队,及时调解小区管理中的车辆停放、下水道排放、垃圾清理等日常矛盾纠纷。同时依托社区“党建+”社区邻里中心设立群众调解室,通过向上沟通和向下调解,把重大矛盾调解在社区,确保大事不出社区。如霞林街道霞林社区“1+N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共调解各类纠纷案件14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推动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激活细胞 打好基层治理“组合拳”

“如果有人伪装购物网站客服,称店铺缺货要退款为由,骗取银行卡号及动态密码等信息,切勿上当受骗。”连日来,霞林街道霞林社区九龙小区的10名党员楼栋长纷纷上门为小区居民普及防止电信诈骗知识。

党员楼栋长成为居民的“传声筒”,打通服务小区居民的“最后一米”。“激活基层党建细胞,充分延伸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小区治理的服务触角。”城厢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大鹏表示,全区通过聚焦“组织进楼、服务进家”,推动小区住户党员成立小区楼栋党小组,推选党员楼栋长。开设“楼栋集体课堂”和“家庭微课堂”,及时将党的声音传递给居民、民生政策宣传给居民、社区便民服务介绍给居民,让居民足不出楼就能了解国家大事、社区小情。

网格是社区治理精细化的重要载体。万辉社区将小区划分为8个网格,将148名在职党员编入网格党小组,并推选热衷社会公益、德才兼备的退休党员干部或有影响力的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动员在职党员、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担任楼栋长,协助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做好本栋楼内党员的组织发动工作。

网格划分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据悉,城厢区以社区为单位设立一级党建网格,片区为单位设立二级党建网格,角落为基础设立三级党建网格,对应设置网格总长、网格长和网格员,按照500户或者800人的标准划分了74个网格,配备网格总长21人、网格长74名、网格员365名,实现全区城市党建网格全覆盖。建立健全网格长、网格员与社区工作者同招聘、同待遇工作机制,推荐有学历、年纪轻的网格员参加事业单位考试,激励网格员队伍的工作热情。

“以党建带群建促共建,大力发展小区共治共管,动员最广泛的力量和最优质的资源参与完善城市管理体系、补齐社区治理短板,激活基层党建神经末梢。”刘大鹏说,近邻党建激活小区治理“红细胞”,最终实现党建引领“全覆盖”、居民诉求“速响应”、居民服务“零距离”,形成“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邻里一家亲”的近邻氛围。(来源:湄洲日报 记者:林晓玲 通讯员 林云景 宋奇鹏 文/图)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