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紧扣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目标,加大投入,改善环境,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图为昨日,木兰溪慢道旁异木棉花盛开,市民在慢道上休闲锻炼。 全媒体记者 陈斌 摄
□全媒体记者 刘永福 林雨寒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连着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夯实民生基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市落实“增进民生福祉”等要求,多措并举,倾情推进,为民生事业加码、加速、加温,切实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送出民生“大礼包”
金秋时节,我市重磅推出民生三个“十大工程”,与教育惠民、健康惠民、生活惠民三大领域相关的工程项目有序实施,为群众增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秋季学期,涵江第二实验幼儿园兴涵水都片区融创玖溪分园开园,周边100多个家庭享受到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学生家长柯佳静说:“10年前,这附近没有公立幼儿园,我女儿上的是民办幼儿园;今年,我儿子在家门口上的这个公办幼儿园,教学管理、条件设施都非常棒。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大的福利。”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市教育局局长彭鲤芳告诉记者,10年来,我市加快补齐教育事业短板,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新增学位16万个,并通过打造60个“教育联盟”“教育集团”共同体,建立17个教研小片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62.49%,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创建率达68.9%,普通高中完成达标率91.3%,均居全省前列。3所学校入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4所学校入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万人口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万人口考取“双一流”高校人数比例居全省前列。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的根本保障。今年教师节期间,市委市政府发出尊师重教、奖教助学倡议书,实施《关于进一步规范奖教助学认捐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奖教助学,抓教育的力度空前,为“学有所教”提供坚强保障。
与“学有所教”一样,“病有所医”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10年来,我市持续加强医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让群众就医更便捷、得实惠。这10年来,我市千人均医疗床位数增长157%,卫计人员数增长119%。
今年5月9日起,我市相关医疗机构统一执行第6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胰岛素专项)中选结果,集采涵盖临床常用的二代和三代胰岛素,共16个通用名品种,平均降价48%。目前,我市已有67家公立医疗机构参与,患者可通过这些医疗机构获得集采中选的价格便宜、质量又有保障的原研胰岛素药品。
稳岗增收有保障
“现在收入有保障,住上新居,环境也很好。”昨日,在新度镇蒲坂安置房小区,脱贫户郑延芳面对记者采访时说道。
2017年,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郑延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被聘为村治安协管员,荔城区人社局给予用人单位蒲坂村公益性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享受3年政策到期后,按照我市创新举措相关规定,2020年至今,郑延芳续聘该公益性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蔡金春介绍,我市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助力精准脱贫。2019年,在全省率先提出破解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体制机制问题的办法,并获全省推广。
据介绍,10年来,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2万人,累计新增就业21.1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下的较低水平。截至今年9月,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较2012年末增长48.1%,已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民参保。
百姓腰包越来越鼓。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01元,比2012年增长97.2%,年均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92元,比2012年增长112.3%,年均增长9.3%。城乡收入比由2012年的2.17缩小至2021年的1.93;2021年城乡居民住户储蓄存款余额1696.47亿元,比2012年增长159.1%,年均增长11.2%。
生态宜居生活美
前不久,95岁的抗战老兵刘书昌回仙游糖厂故地重游。小区里建起口袋公园,绿树鲜花,节能路灯、健身器材等设施完备。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感到欣喜。
今年24岁的仙糖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林晗烨是“糖三代”,她说,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县住建局对仙糖社区实施棚户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
仙游县住建局局长郭玉湖表示,9月底,作为全市唯一参评社区,仙糖社区棚户区改造获评全省城市建设品质提升绿色社区省级样板工程第一名。根据老年群众居多的特点,结合绿色低碳的要求,开展海绵化、适老化改造,培育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活新方式。这个小区周边还有中小学、幼儿园、超市等教育和生活配套设施,还将增设无障碍停车场,大大提升了生态宜居指数。
从“有得住”到“住得好”。10年来,我市大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改项目建设,圆了群众“安居梦”。城镇化率提升至63.5%,在城市更新中统筹布局公园、绿道、学校、医院等,不断补齐服务功能短板,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我市将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入实施民生三个“十大工程”,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http://www.ptxw.com/news/xw/pt/202211/t20221113_411476.htm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