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的雾凇景观(11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赫垚 摄
题:树挂“挂”来“真金白银”
新华社哈尔滨12月2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春雨、刘赫垚、王建
“看了几十年都习以为常的树挂(雾凇),如今‘挂’来真金白银。”对于黑龙江省逊克县克林镇平台村建档立卡户张忠田来说,雾凇改变了他的生活。
平台村曾是省级贫困村,这里土地相对贫瘠,粮食产量不高,以往除了务农、打零工,多数村民没有其他“来钱的道”。
逊克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而寒冷。当地库尔滨水电站放水时,水遇冷形成雾气,落到树枝上凝结成霜花,在平台村周边形成绵延的雾凇景观。
“我们管雾凇叫‘树挂’,从小看到大,没想到还能靠这致富。”逊克县克林镇平台村党支部书记郭智勇说,最早宣传雾凇美景的是摄影爱好者,他们的雾凇作品在网络传播后,吸引了很多关注。渐渐地,逊克雾凇有了知名度,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冰天雪地中,潺潺流水冒着“热气”,树木披上银白色的“外衣”,一眼望去,晶莹剔透,张忠田的“老三旅店”就坐落在这童话般的美景中。2015年,张忠田贷款建起家庭旅馆,本想大干一场,但是当年天旱河水“瘦”,雾凇景色不好、游客少,只挣了1万多元。
困难时刻,各级扶贫力量伸出援手,驻村的政府工作人员住“老三旅店”,并积极帮助他在网上宣传推介。2018年,张忠田的旅店纯收入七八万元,顺利脱贫。
小鸡炖蘑菇、土豆炖大鹅、山野菜炒笨鸡蛋……在平台村“万军雾凇度假村”,经营者胡百玲正在为客人烹制一道道特色美食。“这些都是地道的东北菜,你们也尝尝我的手艺!”胡百玲一边忙活一边笑着说。
今年48岁的胡百玲是平台村村民,2015年开起家庭旅馆。胡百玲说,雾凇游不但增加了收入,更让村子聚“人气”。
据了解,平台村现有13家家庭旅馆,每年每家平均收入超过8万元,依靠旅游,全村顺利脱贫摘帽,在雾凇中走上了小康路。
逊克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东介绍,未来逊克县将建设“雾凇小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充分挖掘冰雪旅游资源,让冷资源转化为致富“热产业”。(参与采写记者:唐铁富)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