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下,几台旋耕机在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大田现代农业基地里来回作业。与其他农机略显不同的是,这些旋耕机的机身都装有一个小小的智能终端和一个摄像头。
在田边,南昌县蒋巷瑞田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肖继人打开手机上一个App:“通过这个App,我能随时查看这些旋耕机的耕作层有多深、耕作面积多大、有无重复和漏耕的情况,农机手可以根据反馈的数据进行耕作。”
春耕时节,记者在农村走访看到,智能手机、植保无人机、遥控无人插秧机等成为田间地头大显身手的“新农具”。
在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当地农民驾驶拖拉机在高标准农田里进行春耕翻地作业。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老李,今年打农药的活就交给你啦。”最近,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乌泥镇铜鼓包村农资经销商李兰生又开始忙碌起来。前两年,一直从事农资销售的他发现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一打听才知道,现在农民都用无人机打药,在他这买农药,还得找别人用无人机喷洒,很不方便。2019年,李兰生花了7万元买了一台植保无人机,给农民提供植保服务,很多农民上门来找他要用无人机打药,也带动了农资销售。
“现在,光卖农资不行,更主要的是卖服务。”李兰生说。
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蒋巷镇,无人机在对油菜田进行植保作业。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在距余干县百公里外的江西鹰潭,江西中轻智能设备公司不久前又交付了100多台无人机。“我们从2016年开始生产植保无人机,刚开始一年只能卖300台,这两年市场需求很火,预计今年销量将突破1000台。”公司董事长桂永斌说,公司生产的无人机可以记录飞行轨迹和实时状态,实现智能精准喷洒农药。
遥控无人插秧机也开始出现在田间,“穿着皮鞋插秧”成为现实。
江西井冈山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小庆正盼着订购的无人插秧机早点到货。在去年的一次农机展销会上,无人插秧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农机手站在田埂上手持遥控器,设定好行驶路线后,插秧机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按照设定轨迹稳稳前进,插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苗。
在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当地农民驾驶拖拉机在高标准农田里进行春耕翻地作业。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这些无人驾驶插秧机是依托导航技术,根据田块的形状,给插秧机设定行驶路线,实现全程无人驾驶,每小时插秧面积可达4亩。”冯小庆说,无人插秧机节省了人力成本也降低农机手作业劳动强度,他还考虑多购买几台。
随着这些“新农具”的出现,田间地头正呈现出一幅别样的春耕图景。
编辑:王俊杰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